目录
中外文学
曾国藩的齐家之道施继州;1-2
汉藏文学人物形象审美意蕴分析才让旦巴;3+44
简评《茶之书》张聪聪;4+6
《奥立弗·退斯特》中的“罪”与“罚”侯赛军;5-6艺术借鉴
非遗传统工艺传承突破的应变整合机制王申;7+9
浅谈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陈金萍;8-9
高校美术教育中“民族民间美术”教学策略探析李膺民;10+12
群众文化艺术综合实践的重要作用王喆;王媛媛;郑国勇;11-12
优秀传统文化的应用在艺术设计中的探索宋玉远;13+42
如何发挥专业课程作品在美术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何凌;李姿;14-15作品赏析
蓝月亮叶小渔;16-19现代传播
论电视剧《红高粱》家国同构叙事策略的改编探因雷丽茹;20-21
沉浸体验视角下数字阅读与纸质阅读的比较分析研究王丽鸽;22+24文化视点
从妇女视角试析清末民初放足难的原因——以口述资料为中心代倩雯;23-24
以家风家训助推乡村文化振兴乔娟;赵菁;25-26
先秦儒家教育思想精髓研究王佳玮;27+29
林语堂生活美学观的成因探究马琳;28-29语言研究
云南白族《龙传说》的跨文化翻译策略探究朱黎;30-32
句段关系和联想关系在翻译中的应用——以《孟子》的英译为例赵爽;33-35
乔姆斯基和维特根斯坦的语法规则杨雅淇;36-38
“等效论”思想观照下的科技文本汉译——以《阿司匹林与女性肺癌》为例莫传霞;39-40
《都挺好》中不礼貌策略在反驳言语行为中的应用朱秀芝;喻雨晨;41-42
德语足球语言在新闻报道中的构词特征翟婕;43-44
浅析保定市政府机关及公立学校标识语翻译及优化对策王冬伟;丁羽翔;乔琪;45+47
频率副词“常常”的偏误分析——以中级留学生谈话语料为例常玥;46-47
以韩国本土汉语教材为例浅析第二语言汉语拼音教学顺序周一冰;48-49
语文核心素养下个性化写作教学初探仉繁;50-51
基于语料的德语专业学生口语自我修正的研究仲妍;52+54
“课程思政”视域下的高职英语教学研究务婧博;53-54
基于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的英语语言学教学研究周丽蕊;55+124
互联网环境下的协作学习策略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研究刘芳;56+58
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支架理论的应用研究师育兰;57-58
技工学校语文教学突围卿芳杰;周友连;59+61
线上线下混合型教学在大学英语写作课程中的实施黄庆斌;60-61
少数民族大学生普通话教学研究——线上线下教学模式应用张军;黄丽华;62+64
幼儿园“绘本”教育中感恩意识培养路径研究李银婷;63-64
跨文化交际混合式教学模式实现路径研究述评王子叶;陈秀明;65+67
高校专门用途英语与创新型人才职业能力培养探究舒大钟;66-67
基于意念语法视角下对大学英语教学的重新思考韩琳;68+70
校园公示语英译情况调查及分析——以广东三所高校为例沈剑文;黄剑莹;林国倾;陈明焱;69-70
汽车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周玉琦;71+73
硕士论文英文摘要写作立场建构研究蔡源;黄换乃;72-73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思维品质培养探究徐慧;74+76
浅谈汉语课堂管理艺术赵维明;75-76
高职语文课堂教学新途径探索探究朱莹;77+79
成长型思维模式对大学生英语在线学习投入的影响机制研究马星宇;78-79
基于OBE理念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会展专业毕业论文改革思考高妍;80+95
初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策略探究林小静;吴晓棠;81-82+97
基于中韩协同模式下韩国中小学生汉语教学浅析耿丹丹;83-84
书声琅琅 书香满院——营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良好风尚胡淑娴;85+87
浅析“和大人一起读”提升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语文能力——以一年级上册的“和大人一起读”栏目为例殷尹玲;86-87社会文化探析
脱贫攻坚背景下,非遗保护与发展的新思考——以云南省巍山县为例杨央;88+90
档案应用在深化医院人事制度改革中的作用田云峰;杨帆;李学军;89-90
浅谈彝族婚俗对“一类模式”预科生的影响杨甲甲;91+93
支教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的探究——以通化师范学院为例张诗雨;刘静;92-93
浅议高校图书馆紧急状态服务王爱君;94-95
浅论云南省地方师范专科学校的发展历史白杨;96-97
大学ESP教师专业发展——基于实践共同体视角张连美;98-99
基于产教融合模式下高职电子商务专业课堂革命的创新与实践刘焱;100+102
高职院校高层次人才引进的问题及对策研究靳丹虹;解添博;陈艳玲;101-102
民办专科院校学生干部队伍培养的探究李晓敏;103+105
高职院校大学生知识产权素养调查研究霍英姿;104-105
高等职业院校校园网络舆论领袖的引导和培养马兰燕;106+108
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对当前教育教学的影响伍朝晖;107-108
高校与社区体育资源共享可行性研究马慧;109+111
论案例教学在学前教育政策法规类课程中的应用田杰;110-111
高职旅游礼仪课“参与式”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吴笑寒;112+114
寻根源,找弱点,对症下药——关于厌学心理学生的工作案例分析孙洪叶;113-114
关于高校研究生信息检索课程改革的思考张家生;高妍;于宁;张雨涛;115+117
新时期职业院校“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构建徐晨;116-117
高职体育教学中促进学生体能发展的研究沈洋;118+120
多元化考核模式在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梁强;黄晔;119-120
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临床在线课程建设实践与分析杜燕;蔡瑜;贾媛媛;张进召;刘卉;121-122
高等学校继续教育体制与机制创新臧达灵;123-124
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路径探析——以桂林航天工业学院为例蒋丽丽;周志高;125+127
关于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成效问题研究蒋慧贤;126-127
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现实困境研究赵晨阳;128+130
能力本位的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能力探析蒋虹;129-130
小学生居家体育锻炼策略的研究云言灵;131+133
指向“核心素养”培育的“三趣融合”——悦课程开发与实践高原;132-133
小学生责任感培养的实践探索胡颖;134+137哲文互鉴
探析现象学的还原——基于胡塞尔的《小观念》杨扬;135-137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继承与发展陈艳红;杨小霞;138-139
《理想国》中的正义观及其对道德教育的启示毛昊文;140+142
红船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升华丁坡;141-142
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及其在儿童教育中的影响文彦茹;143+145
群众文化在医院员工道德建设中的重要性王媛媛;王喆;马政;144-145
新形势下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朱艺璇;146-147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评价现状调查及对策思考张桃;张苗玲;史亳徽;148-150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职思政教育路径探索胡金枚;151-153
奋斗幸福观对新时代青年学生党员成长的价值意蕴牛天歌;154-155
依托易班平台创建学生党建网络工作发展的新模式蒋丽丽;熊艺文;156-157
关于高职院校大学生入党申请相关问题的思考——以苏州市职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为例茆琦;俞美香;158-159
养成教育在新建本科院校《基础》课实践教学中的运用谭智中;尹江霞;160-161
高校院(系)党组织“对标争先”建设关键举措研究——以电子科技大学航空航天学院为例曾艳;刘强;李孟;162-163
“三全育人”视角下的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分析王倩;164+166
“泛娱乐化”对高职生人生观的影响及对策探索杜云锋;165-166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模式的改进策略赵丽莉;167+169
关于文化建设中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几点思考吴素娟;168-169
高职院校学生宿舍文化建设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分析孙妹;170+172
新时代增强大学生理论认同的路径探索武连兄;171-172
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引领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张俊华;魏信平;173+175
“大思政”视域下高职《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改革研究成青;174-175
浅析新时代青年大学生劳动教育的问题与对策徐雨洁;176+178
陕西省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分析——以X校为例李瑞;177-178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网络化教学的思考王洁;179+181
“大思政”教育格局下的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与实践探析王珊娜;180-181
“太行山精神”革命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程探究牛源渊;182+184
重大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开展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王欢;赵姝玥;王浩天;马宁;183-184
“互联网+”视域下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职思政教学反思王杨;185+187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研究田娜;186-187
新时期基于“立德树人”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探究彭建辉;188+190
“三全育人”的实现路径和保障机制研究赵军;189-190
新时期高职学院党建工作的有效建设陈定勇;191+193
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陈琳;192-193
国企党建与公司治理结构适应机制探析张卓;194+196
高职院校基层党建工作问题分析及对策陈宗法;195-196
《长江丛刊》杂志征稿启事197